—— PROUCTS LIST
多功能酶標儀中熒光檢測技術介紹
熒光分析技術是一種強大的分析手段,廣泛地應用在臨(lin) 床檢驗、生物學研究、農(nong) 業(ye) 科學、食品和環境科學中,是多功能酶標儀(yi) 的重要應用。
1.概述
室溫下,大多數分子處於(yu) 基態的zui低振動能級,處於(yu) 基態的分子吸收能量(光能、化學能、電能或熱能)後躍遷至激發態,激發態不穩定,將很快衰變到基態,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這種現象稱為(wei) “發光現象”。分子發光包括熒光,磷光,化學發光,生物發光等。受到光照時發光,光照切斷時發光立即消失的叫熒光,光照切斷時,發光逐漸變弱以致消失的叫磷光,吸收化學反應的化學能量而發光叫化學發光,由生物能轉變為(wei) 光輻射的稱作生物發光。
由於(yu) 發光物質不同熒光有分子熒光和原子熒光之分,分子熒光為(wei) 帶光譜,原子熒光為(wei) 線光譜,通常所說的熒光為(wei) 分子熒光。通過測定所發射熒光的特性和強度,可以對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2.熒光檢測技術
2.1熒光強度(FI)
熒光強度與(yu) 熒光物質的濃度成正比,這是熒光分析法是量分析的依據。在生物學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進行生物大分子定量,酶活性分析,熒光免疫分析,細胞學分析(細胞增殖,細胞毒理,細胞吸附等)和分子間相互作用。
2.1.1細胞凋亡檢測
Caspase家族在介導細胞凋亡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Caspase-3為(wei) 關(guan) 鍵的執行分子,它在凋亡信號傳(chuan) 導的許多途徑中發揮功能。Caspase-3正常以酶原(32KD)的形式存在於(yu) 胞漿中,在凋亡的早期階段,它被激活,活化的Caspase-3由兩(liang) 個(ge) 大亞(ya) 基(17KD)和兩(liang) 個(ge) 小 亞(ya) 基(12KD)組成,裂解相應的胞漿胞核底物,zui終導致細胞凋亡。但在細胞凋亡的晚期和死亡細胞,caspase-3的活性明顯下降。
設計出熒光物質偶聯的短肽Z-DEVD-AMC。在共價(jia) 偶聯時,AMC不能被激發熒光,短肽被水解後釋放出AMC,自由的AMC才能被激發發射熒光(圖1)。根據釋放的AMC熒光強度的大小,可以測定 caspase-3的活性,從(cong) 而反映Caspase-3被活化的程度。
圖1. Caspase-3水解Z-DEVD- AMC
2.1.2細胞毒性的檢測
體(ti) 外細胞毒性研究對於(yu) 檢測新的生物來源或人工合成的細胞毒素以及例行的臨(lin) 床相關(guan) 的檢測都有著重要的意義(yi) 。細胞膜非滲透性的核染料 Propidium iodide能穿透損傷(shang) 的細胞膜,熒光密度越高反映出其受損細胞越多。
2.1.3鈣流檢測
Fura-2、indo-1、Quin-2是Ca2+熒光指示劑,可以靈敏地反映細胞內(nei) 鈣離子濃度的變化,當結合鈣離子時,zui大激發波長會(hui) 發生改變,發射熒光的強度和結合的Ca2+濃度有著定量的關(guan) 係。
2.2熒光偏振(FP)
1926年Perrin首先描述了熒光偏振理論,溶液中的熒光分子在受到偏振光照射時,可吸收並釋放出相應的偏振熒光,如果在激發時熒光物質處於(yu) 靜止狀態,發射光將保持原有激發光的偏振性,如果其處於(yu) 運動狀態,發射光電偏振偏振平麵將不同於(yu) 原有激發光的偏振特性,這就是熒光偏振現象,熒光分子與(yu) 其它因子的相互作用,例如相互結合或排斥;其所處環境的性質,例如溶液的粘度、溫度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對這個(ge) 熒光因子受激發後發出的發射光的發射平麵產(chan) 生影響。因此以熒光偏振為(wei) 基礎發展的技術可用來研究生命科學中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如受體(ti) 配體(ti) 結合分析,DNA-蛋白質結合分析,SNP分析,酶活性分析。
熒光偏振分析所需的樣品量少,靈敏度高,可達亞(ya) 納摩爾級範圍,重複性好,操作簡便,也更為(wei) 安全可靠,不會(hui) 在實驗過程中生成有害的放射性廢物,此外熒光偏振是真正均相的,允許實時檢測(動力學檢測),對於(yu) 濃度變化不敏感,是均相檢測形式(中間不含洗滌步驟)的*解決(jue) 方案。
2.3時間分辨熒光(TRF)
在做熒光測定的時候,由於(yu) 背景熒光信號幹擾,使用傳(chuan) 統的發色團進而進行熒光檢測的靈敏度就會(hui) 嚴(yan) 重下降。大部分背景熒光信號是短時存在的,因此使用長衰減壽命的標記物就可以使瞬時熒光幹擾減到zui小化。
時間分辨熒光是用稀土元素作為(wei) 標記物,稀土三價(jia) 離子的電子雲(yun) 的結構會(hui) 一定程度上限製了電子的遷移,導致這類元素發生的熒光的衰減周期通常是很長的,從(cong) 而消除背景熒光的幹擾 大大提高檢測的靈敏度(表2)。應用稀土元素作標記物的另一個(ge) 好處是激發光與(yu) 發射光峰值Stoke 位移大。這就可消除激發光和散射光的幹擾,同時, 被激發的熒光光帶極窄, 熒光的發射峰非常尖銳, 可使儀(yi) 器調整在極窄的波長範圍內(nei) 測定, 極大地降低了來自背景的各種幹擾。
熒光團 | 熒光壽命(ns) |
非特異熒光背景 | 1~10 |
人血清白蛋白 | 4.1 |
球蛋白 | 3.0 |
細胞色素C | 3.5 |
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 | 4.5 |
丹磺酰氯 | 14 |
稀土螯合物 | 103~106 |
表2.常見熒光團隊熒光壽命
時間分辨熒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穩定性好、標記物製備簡便、檢測重複性好、操作流程短,適用於(yu) 生物學、醫學上的超微量分析,像激素檢測,病毒性肝炎標誌物檢測,靶向細胞的標記檢測以及藥物篩選等方麵。
2.4熒光共振能量傳(chuan) 遞(FRET)
熒光共振能量傳(chuan) 遞現象是Perrin在20世紀初首先發現的,1948年,Foster創立了理論原理,指熒光能量供體(ti) 與(yu) 受體(ti) 間通過偶極-偶極耦合作用轉移能量的過程,這種能量的轉移是非放射性的,產(chan) 生FRET的條件主要有三個(ge) :(1)供體(ti) 與(yu) 受體(ti) 間足夠靠近(1~10 nm);(2)供體(ti) 的發射光譜與(yu) 受體(ti) 的激發光譜有一定的重疊;(3)給體(ti) 與(yu) 受體(ti) 的偶一定的空間取向,這是偶極-偶極耦合作用的條件。
熒光共振能量傳(chuan) 遞因為(wei) 要考慮到供體(ti) 和受體(ti) 之間的距離,所以經常用來研究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像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抗原抗體(ti) 結合,受體(ti) 與(yu) 配體(ti) 的結合,另外在膜反應、離子通道等方麵的研究也有相應應用。將FRET熒光探針標記的肽鏈,加入到固體(ti) 表麵的雙層膜中,通過熒光漂白恢複(FRAP)成像技術檢測,為(wei) 研究跨膜螺旋二聚作用提供一個(ge) 新的方法。用FRET標記細胞質,應用時間分辨技術,檢測其對P2X離子通道的門控作用。
利用Eu等長效熒光物質作為(wei) 供體(ti) ,來進行熒光共振能量傳(chuan) 遞,在激發光熄滅後受體(ti) 仍能較長的能量衰減時間,能量傳(chuan) 遞效率更高,可檢測的相互作用距離更長,可達到100-200nm,時間延遲檢測,降低了背景噪音,提高了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