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金相學 | 色彩與相襯度分析 - 微觀結構對比分析(下)
顯微組織形貌的檢測在材料科學和失效分析中起著決(jue) 定性的作用。在光學顯微鏡中有許多可能使材料的真實結構可視化。本文中顯示的圖像示例演示了使用的這些技術的信息及潛力。
如果通過著色腐蝕未能產(chan) 生單個(ge) 微觀結構部件的對比度,或者複合材料中僅(jin) 一個(ge) 相位接受腐蝕的情況下,那麽(me) ,采用將試樣放入偏振光,使其接受檢測,這種方法通常是大有幫助的。上述示例參見圖 19 - 20。圖 19 顯示了北歐金製成的 10 分硬幣中晶粒和孿晶結構的更佳成像,而圖 20 顯示單個(ge) 晶體(ti) 及其針狀結構為(wei) 碳化鎢。圖 21 顯示了黑色碳素纖維強化塑料中石墨纖維的數量、大小和形狀。如果還需要記錄合成材料的不同部件,通常則需要進行額外的光學對比分析。圖 22 記錄了通過特殊黃銅微觀結構的光學成像(同時還有玻璃纖維編織塗層)而獲得的良好結果。在斷開的電容器圖片中,可以看到薄壁銅套管中的玻璃纖維芯已經焊接在錫青銅的導線帶上(圖 23)。本係列最後一張圖片展示了帶石墨組件和陶瓷顆粒的錫青銅所具備的耐磨燒結層(圖 24)。
這些示例清晰展示了不同階段的分布與(yu) 形成(在未覆蓋的情況下)對材料的屬性具有很大的影響。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此處闡述的區分方法如此重要的原因了。
圖 19–21(從(cong) 左到右):帶/不帶著色腐蝕的偏光
圖 22–24(從(cong) 左到右):帶/不帶著色腐蝕的偏光
圖 25 - 28 顯示了微觀結構已經形成,其成因是腐蝕增加了幹涉相襯條件下的另一個(ge) 維度。這一點在下述的生黃銅絲(si) 中尤為(wei) 明顯(圖 27),其中可以看見晶體(ti) 結構和枝晶凝固的更多細節。
圖 25–28(從(cong) 左上到右下):通過幹涉提高對比度
圖 29 - 31 是幹涉相襯成像潛能的更好示例。圖 29 顯示了錫的材料特性,其中,驟加應力會(hui) 導致新晶粒形成,並因孿晶產(chan) 生晶體(ti) 狀倒逆過程。圖 30 清晰展示了晶粒微觀結構依據晶粒方向而形成的滑移帶定位。該技術手段適用於(yu) 大多數耐腐蝕硬金屬,以獲取二次粘合時球粒碳化物的更佳成像,二次粘合時,嵌入兩(liang) 相鎳基合金(圖 31)。
圖 32 - 34 展示了將極為(wei) 不同的物質組合在一種材料中的情況。圖 32 顯示了銀焊陶瓷/銅接口。圖 33 展示了玻璃塑料層和玻璃纖維編織物塗層的合成物,其用於(yu) 合成陶瓷基板。圖 34 顯示了電子部件的橫截麵,銅導體(ti) 的一側(ce) 帶有玻璃纖維強化塑料,另一側(ce) 帶有陶瓷結構。
圖 29–34(從(cong) 左上到右下):通過帶/不帶著色腐蝕的試樣進行幹涉而提高對比度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