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我國地球化學躋身世界* 原子熒光光譜功不可沒
[導讀] 他指著一台儀(yi) 器向我們(men) 介紹道:“這台分析儀(yi) 器我們(men) *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對一些重金屬元素的測量,比如汞,我可以打包票的說,是世界*!”後來我們(men) 了解到,這台儀(yi) 器的名字叫做“氣體(ti) 發生-原子熒光光譜儀(yi) ”。
地球化學必將迎來曆史性的發展。
5月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尺度地球化學研究中心成立儀(yi) 式暨學術研討會(hui) 在中國地科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下稱“物化探所”)舉(ju) 行。這也意味著,包括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依托中國地科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在廣西桂林建立的岩溶研究中心在內(nei) ,國土資源部已成為(wei) 我國*擁有2家教科文組織二類中心的部委。
“這既是教科文組織對中國地質調查機構的信任與(yu) 支持,也是中國對地學發展應盡的責任與(yu) 義(yi) 務。”國土資源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薑大明在成立大會(hui) 上如是說。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弗萊維婭·施萊格爾簽署相關(guan) 協定
硬實力+軟實力 保障機構落戶中國
其實,“保障這一機構落戶我國”的提議由來已久。
早在2009年10月,在河北廊坊召開的地球化學填圖會(hui) 議上,謝學錦院士、王學求博士、Smith博士等多位人士聯合提出了依托物化探所建立中心的建議,並得到了與(yu) 會(hui) 各國專(zhuan) 家的積極響應。
2010年2月,經國土資源部批準,物化探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建立中心的申請建議。2010年11月,教科文組織派遣考察團開展了可行性評估,並在2013年6月的教科文組織第191次執行局會(hui) 議上通過了評估報告。2013年11月,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hui) 正式批準在中國廊坊建立尺度地球化學研究中心申請。
經過多年的努力,2015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中心建立。
“中心之所以可以順利落戶中國,是教科文組織和地質科學聯合會(hui) 對中國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取得的成績的認同,我們(men) 在過去的工作中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並且建立了一支*的隊伍,擁有*水平的實驗室,這是我們(men) 的硬實力,直接從(cong) 事分析測試的3700餘(yu) 人的龐大隊伍,這是我們(men) 的軟實力。這樣的‘軟’‘硬’結合,是其他任何一個(ge) 競爭(zheng) 國家都*的。”中心副主任王學求研究員向記者說道。
多年來,我國積極參與(yu) 地球科學計劃合作研究。截至2015年底,地球科學計劃項目共實施355項,其中我國參與(yu) 135項,占38%。2015年22個(ge) 在研的地球科學計劃項目中,我國科學家參與(yu) 10項,排名居各會(hui) 員國*。
順利落戶更是離不開我國在地球化學調查工作中總體(ti) 科研創新能力居水平這一要素。經過長期的反複實踐與(yu) 不斷探索,我國共取得4項原創性成果。
一是取得地球化學調查理論和方法原始性創新,指導了地質找礦突破;二是研發了76種元素的高精度實驗測試技術,形成了由專(zhuan) 業(ye) 研究機構,輻射30個(ge) 省級地質實驗室的全國性地球化學樣品分析和質量控製網絡,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地球化學元素測試指標zui多的國家;三是研製了岩石、土壤、水係沉積物、礦石、生物等係列共234種地球化學標準物質,占世界50%以上,為(wei) 全國乃至地球化學分析測試數據的一致性和可對比性提供了技術保障;四是研發了世界上*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具備化學屬性的“地球化學”數據管理軟件和平台,實現大數據管理、展示和查詢。
這一切,使得研究中心在我國建立似乎是水到渠成的。正如薑大明部長所言:“科技創新在中國發展全局處於(yu) 核心地位,實施一批大科學計劃工程,積極參與(yu) 大型科技合作,是我國科技界麵向世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
從(cong) 跟隨到超越 重點解決(jue) 資源與(yu) 環境問題
地球化學是研究地球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的科學,是地質科學的一個(ge) 重要分支學科,在解決(jue) 資源環境問題方麵具有*的作用,目前已成為(wei) 地球科學的支柱學科。
“資源與(yu) 環境問題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薑大明部長一再強調著地球化學在解決(jue) 能源資源上的作用,中心的成立,將加強地球化學家的合作交流,係統測量五大圈層化學元素的含量,繪製地球化學基因圖譜,構建地球化學基準值,可以為(wei) 資源評價(jia) 、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係統持續的科學數據和解決(jue) 方案,有效服務自然資源與(yu) 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離不開地球化學從(cong) 業(ye) 人員堅持不懈的實踐和努力。近40年來,我國陸續實施了一係列地球化學調查計劃,使我國地球化學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居於(yu) 地位。如在找礦突破和水土資源管理方麵,我國實施了世界上持續時間zui長、覆蓋麵積zui大、調查技術zui係統的地球化學調查計劃,初步摸清了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化學元素分布狀況,為(wei) 礦產(chan) 資源、土地資源、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yu) 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有效服務了我國不同階段經濟社會(hui) 發展。
在采訪物化探所中心實驗室主任張勤研究員的時候,我們(men) 也能反複聽到這樣一個(ge) 詞——*!從(cong) 他的話語中,能感受到作為(wei) 一個(ge) 地球化學從(cong) 業(ye) 者的驕傲和自豪。他指著一台儀(yi) 器向我們(men) 介紹道:“這台分析儀(yi) 器我們(men) *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對一些重金屬元素的測量,比如汞,我可以打包票的說,是世界*!”後來我們(men) 了解到,這台儀(yi) 器的名字叫做“氣體(ti) 發生-原子熒光光譜儀(yi) ”,研究團隊的核心就是張錦茂和張勤研究員,前者是張勤入職物化探所以後的老師。
可以說,這台儀(yi) 器的研發過程就是張勤研究員甚至是整個(ge) 中國從(cong) 事地球化學分析測試人員的心路曆程——由學習(xi) 、跟隨*經驗,發展到超越和,成為(wei) 世界*。而這,也正是我國地球化學工作的超越之路。
世界合作 推進“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
中心成立或許隻是一個(ge) 開始,我國世界地球化學科學大計劃的工作才剛剛拉開帷幕,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以*的標準來建設,實施好6年發展規劃,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是首要任務。”薑大明部長在中心成立儀(yi) 式上強調。
記者了解到,該中心將在未來6年開展以下研究工作:
——建立地球化學基準網,開展資源評價(jia) 和環境變化監測。建立覆蓋地球化學基準網,未來6年將覆蓋陸地麵積25%左右,服務資源總量估算、人類未來資源評價(jia) 、重金屬元素汙染評價(jia) 、放射性基準與(yu) 放射性注入量監測為(wei) 環境安全提供決(jue) 策依據,開展碳循環與(yu) 變化測定,為(wei) 自然界碳循環和變化提供基礎數據。
——開展“一帶一路”地球化學填(編)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圍繞實施國家建設需求,依托合作平台,利用中國的地球化學填圖技術,采集世界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地球化學數據,為(wei) 資源評價(jia) 和環境變化提供科學數據,為(wei) 資源布局和富餘(yu) 產(chan) 能轉移提供決(jue) 策依據。未來6年重點在中蒙俄哈、中伊土、中南半島三個(ge) 經濟走廊區域實施地球化學填圖。
——開展編製地球化學一張圖與(yu) 化學地球平台建設,向社會(hui) 提供服務。係統收集已經完成的地球化學填圖數據,建立數字地球的“化學地球”平台,編製地球化學一張圖。通過互聯網向政府決(jue) 策、科學研究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提供服務。
——積極準備“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化學元素是地球的zui小組成單元,被稱為(wei) 地球的基因。“化學地球”是繪製地球化學元素圖譜,將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化學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製在地球上,為(wei) 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環境變化研究提供基礎數據,為(wei) 政府決(jue) 策提供科學依據,為(wei) 社會(hui) 提供公共服務。中國在地球化學領域取得的成就,使得集研究、填圖、勘查、工程一體(ti) 化的大科學計劃——“化學地球”成為(wei) 可能。“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主要包括:建立覆蓋的地球化學基準網,建立地球關(guan) 鍵帶地球化學觀測網,主要50種成礦元素分布與(yu) 資源總量評價(jia) ,重金屬、放射性和碳元素基準值與(yu) 環境評價(jia) ,重大地質事件的地球化學響應,“一帶一路”主要經濟走廊地球化學填圖,建立基於(yu) 因特網的“化學地球”平台,提供地球化學大數據和知識公共服務。
覆蓋的地球化學基準網已經以我國河北廊坊為(wei) 中心,向世界發出了信號。我國地學界也會(hui) 以此為(wei) 契機,務實合作,不斷探索,為(wei) 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為(wei) 開辟地球化學發展新境界,為(wei) 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建和社會(hui) 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