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從強力治標趨向標本兼治 大氣汙染防治迎來破局時刻
【中國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圍繞汙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繼“大氣十條”之後,綜合治理大氣汙染的戰略布局再次迎來綱領性文件——《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從(cong) 末端控製帶入能源、產(chan) 業(ye) 、交通、用地四大重點領域被業(ye) 界視作此輪大氣汙染防治的新亮點。
當前,藍天保衛戰正在持續縱深推進。在實現“大氣十條”階段性目標後,大氣汙染防治並沒有摁下“休止符”,而是站在了新階段的原點。 7月初,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下文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0年,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80%。同時,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汙染天氣應對。《行動計劃》的發布實施,吹響了全民行動、再接再厲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進軍(jun) 號角。 《行動計劃》是繼“大氣十條”之後第二個(ge) 大氣汙染防治的藍圖。在眾(zhong) 多業(ye) 界人士看來,《行動計劃》的目標設定延續了“大氣十條”以顆粒物濃度降低為(wei) 主要目標,同時降低重汙染天數的思路,將促進環境空氣質量的總體(ti) 改善。從(cong) 時間尺度上,更加聚焦秋冬季汙染防控,著力減少重汙染天氣。具體(ti) 措施的重點也更突出,如燃煤方麵瞄準散煤替代、機動車汙染治理瞄準柴油貨車。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100萬(wan) 輛以上。 一個(ge) 突出特點就是更注重源頭治理、施策。《行動計劃》把有效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作為(wei) 重要的措施加以部署,提出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同時,將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ti) 係作為(wei) 重要舉(ju) 措,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yu) 清潔利用化石能源並舉(ju) 。一直至部署實施《行動計劃》,緊緊圍繞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未來重點是由汙染治理向空氣質量*轉變。 而在治理措施上,未來三年基本沿襲過去五年的做法,但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行動計劃》將汾渭平原增加為(wei) 重點區域,已經實現穩定達標的珠三角區域不再是重點區域。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應在“十三五”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對於(yu) 河北、河南、山東(dong) 等省份來說,《行動計劃》中的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目標,都是需要跨越的障礙。重點措施方麵,更加強調突出抓好工業(ye) 、散煤、柴油貨車和揚塵四大汙染源的治理。 迄今,“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已提出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和汙染物排放總量目標,生態環境部已將目標分解至各省區市,各省份已將目標進一步分解至市。現在一方麵中央環保督察向地方施壓,另一方麵地方也用專(zhuan) 項資金來聘請或谘詢專(zhuan) 業(ye) 團隊來幫助提高大氣管理能力等。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督促指導北京市及周邊省市進一步加大治汙力度,深入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切實降低汙染排放強度,力爭(zheng) 取得更大的改善目標。 《行動計劃》的提出,一方麵將進一步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另一方麵也給相關(guan) 行業(ye) 指明新的發展方向和機會(hui) 。加之2018年全國環保工作會(hui) 議、兩(liang) 會(hui) 以及第八次環保大會(hui) 相繼召開,2018年督察回頭看和專(zhuan) 項督察開啟,在“政策端”和“監察端”共同驅動下,廢氣處理行業(ye) 景氣度依舊。這其中,擁有工業(ye) 降能耗、工業(ye) 汙染治理、環境監測等相關(guan) 業(ye) 務的企業(ye) 將逐步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