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千億市場規模近在咫尺 環境監測行業迎風起舞
【中國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眼睛”,環境監測的重要性正不斷強化。受益於(yu) 政策與(yu) 社會(hui) 資本的青睞,環境監測行業(ye) 也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分析認為(wei) ,“十三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行業(ye) 將形成900~1000億(yi) 元的市場規模。
自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上升至高度,環境保護也成為(wei) 基本國策。受益於(yu) 此,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提速,這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起步以來,我國環境監測行業(ye) 迎來的大利好,有望邁入高速發展車道,乘勢起飛。 起步晚,但發展快。截至目前,囊括空氣環境監測、水質監測、汙染源監測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框架已經初步形成。加上“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為(wei) 環境監測行業(ye) 的轉型升級與(yu) 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主基調。 2017年,我國出台了不低於(yu) 100項的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在政策上不留餘(yu) 地地進行扶持,推動環境監測新技術、新產(chan) 品與(yu) 新解決(jue) 方案的推廣與(yu) 應用,推動環境監測領域日益科學合理。在資金投入方麵同樣可圈可點,繼續繼“十二五”期間投資20億(yi) 元,“十三五”時期,國家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方麵的投入將高達55億(yi) 元。 多重利好意思的疊加,使得分析機構對於(yu) 環境監測市場的爆發持有樂(le) 觀態度。業(ye) 內(nei) 預計,環境監測市場領域的投資窗口將毫無保留地敞開,到2020年實現900~1000億(yi) 元的市場規模。 不過也正是因為(wei) 起步晚、發展快,導致我國環境監測行業(ye) 崛起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譬如區域差異偏大,發展水平良莠不齊,誠信度不高,部分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等問題嚴(yan) 峻,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環境監測事業(ye) 和行業(ye) 的良性發展。 在輪中央環保督察和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中,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wei) 被高頻曝光,部分地方甚至因為(wei) 幹預環境監測數據問題而被生態環境部直接約談問責,凸顯了國家對環境監測的重視,勢必大大震懾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wei) ,對於(yu) 規範行業(ye) 起到重大作用。 按照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長根所說:嚴(yan) 厲懲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wei) ,對地方幹預環境監測行為(wei) 的,運營單位維護不到位的,以及篡改、偽(wei) 造、幹擾監測數據的行為(wei) ,要依法從(cong) 嚴(yan) 處罰,追究責任。 作為(wei) 我國環境管理的頂梁柱,環境監測近些年的實力正不斷壯大,雖然存在一定的短板,但無礙發展大局。在未來發展中,現代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將逐步構建完畢,環境監測行業(ye) 將獲得大力推動發展,環境監測市場也將不斷規範。 我們(men) 認為(wei) ,環境監測的利好因素,除了上述幾種,環保稅的開征大大強化了環境監測的監管,《關(guan) 於(yu) 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製的若幹意見》也勢必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規範化、常態化、製度化,這些都將大大刺激環境監測行業(ye) 的發展,預計未來5年內(nei) 將維持不低於(yu) 25%的增速。先河環保、盈峰環境、天虹環保、聚光科技等在環境監測及運維服務領域已經較為(wei) 成熟的上市公司,值得重點關(guan)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