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政策和執法聯袂而來 環境監測再遇動態調整
【中國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近日,前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修改單,後有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通知,該話題的熱度再一次引起了廣泛關(guan) 注。
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修改單,修改其中關(guan) 於(yu) 監測狀態的規定,並且完善了響應配套監測方法標準。據了解,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啟動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的監測狀態轉換工作。 近年來,我國愈發關(guan) 注環境監測網絡的一體(ti) 化、集成化構建,並且嚴(yan) 厲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wei) ,將該產(chan) 業(ye) 拉進了全民監管視野內(nei) 。 無論是技術的革新,還是監測點的鋪設,或者環境監測設備的調試升級,都推動了我國環境監測體(ti) 係的成熟進程。日前,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發布,監管到人、監管到事、監管到單、監管到數據、監管到細分責任,意義(yi) 重大。 按照相關(guan) 負責人的說法,三年行動計劃針對目前環境監測領域一些突出矛盾重點解決(jue) ,全麵覆蓋監測機構、排汙單位以及運維機構三類主體(ti) 。可以說,這將是層層壓實環保責任,威懾汙染行為(wei) 又一有效措施。 生態環境部監測司有關(guan) 負責人回應,三年行動將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原則分3年完成。到2020年,基本實現健全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ti) 係,有效遏製數據弄虛作假行為(wei) ,並且形成“不敢假、不想假、不願假”的良好氛圍。 2018年度監督檢查將自此在環境監測領域有條不紊地鋪開,而這也隻是規範環境監測市場的一小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曾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hui) 2018年科學技術年會(hui) 上提出,要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立體(ti) 化。 360度*,24小時全天候,水氣土廣覆蓋,外能收集數據,內(nei) 可以分析建模,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讓立體(ti) 式布局和檢測變得更加和實用。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環境監測,在戰略性高度上決(jue) 定了其立體(ti) 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通過衛星、遙感裝置、雷達、地麵環境監測站以及無人機巡航等多重方式充實整個(ge) 架構。現在甚至出現了“生態環境大腦”,用以連通物聯網和環境監測,在兩(liang) 者的深度結合下,利用基於(yu) 區塊鏈的環境監測數據平台再次跨越感知的界限。 這也證明,環境監測已經擁有了時代基因,在提升我國生態環境監管水平的道路上可以邁步前行。因此,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創新,相關(guan) 環保設備的與(yu) 時俱進,環境監測執法的嚴(yan) 格有度,以及整個(ge) 生態環境管理考核的有理有據,至關(guan)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