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大數據時代來臨!我國基因測序產業鏈格局如何?
【中國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近日,華大基因在深圳國家基因庫發布了一項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揭秘了中國人群的基因遺傳(chuan) 特征。其中有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南方人免疫力更強、體(ti) 味更重。這不僅(jin) 引發了網友的調侃,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這個(ge) 大數據研究成果靠譜嗎?在數據分析上是否足夠客觀? 事實上,從(cong) 上個(ge) 世紀90年代初,科學界就開始涉足“人類基因組計劃”。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儀(yi) 器的廣泛應用,各國基因數據量呈現倍數增長,采集數據的工作不再繁重。與(yu) 此同時,世界各國逐步邁入“大數據時代”,對基因組數據的獲取、存儲(chu) 、管理和分析更加。產(chan) 業(ye) 鏈中遊的數據分析工作關(guan) 係到下遊基因測序的實際應用,因而成為(wei) 整個(ge) 行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上述提及的這項研究成果正是我國利用大數據技術針對中國基因組展開的數據分析,展現了當前中國基因測序行業(ye) 的發展成果。 有目共睹,從(cong) 誕生到逐漸成熟,基因測序行業(ye) 的發展勢頭隻增不減。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基因測序市場將達到138億(yi) 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8.7%。其中我國基因測序市場增速明顯,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有望成為(wei) 。據前瞻產(chan) 業(ye) 研究院發布的《基因測序行業(ye) 市場前瞻與(yu) 投資戰略規劃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年到2016年,我國基因測序收入每年以63.6%的速度增長。預計2018年我國基因測序收入將達到80億(yi) 元,到了2022年這一數據將突破150億(yi) 元。將數據與(yu) 我國數據兩(liang) 相對比,不難看出我國在基因測序市場中的地位。 不過從(cong) 基因測序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的發展來看,我國依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基因測序產(chan) 業(ye) 鏈主要由上遊基因測序設備製造廠商、中遊測序服務機構及生物信息分析機構和下遊醫院、製藥企業(ye) 、高校研究所等構成。目前無論是世界範圍內(nei) 還是我國國內(nei) ,上遊的基因測序儀(yi) 和配套試劑依然是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當中技術壁壘高的部分。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基因測序上遊企業(ye) 僅(jin) 40家,占整個(ge) 行業(ye) 的12.23%,而且多為(wei) 成立不到五年的初創企業(ye) ,缺乏足夠的研發實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這也導致國內(nei) 基因測序儀(yi) 和配套試劑多從(cong) 國外廠商進口,國產(chan) 設備難有立足之地。可以說,上遊技術實力的薄弱,從(cong) 根本上桎梏了我國基因測序自主創新道路的延伸,打破國外寡頭在國內(nei) 的壟斷格局成為(wei) 當務之急。 與(yu) 上遊情況相反的是,目前處於(yu) 基因測序產(chan) 業(ye) 中遊的服務商在國內(nei) 有166家,下遊應用端有121家,分別占50.76%、37.00%。大部分基因測序企業(ye) 在中下遊展開激烈競爭(zheng) ,從(cong) 而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麵。華大基因、貝瑞和康、達安基因、迪安診斷、藥明康德等國內(nei) 企業(ye) 均為(wei) 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中遊,為(wei) 下遊應用市場提供基因測序服務。不過,同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中遊的生物信息分析,也就是前文提及的數據分析,依然是行業(ye) 內(nei) 的一大難點,但也是發展潛力很大的一塊業(ye) 務。目前,作為(wei) 國內(nei) 為(wei) 數不多能提供生物數據雲(yun) 計算服務的企業(ye) ,榮之聯與(yu) 另一大基因測序*——華大基因正在合作開展相關(guan) 服務。相信在這批創業(ye) 公司的競爭(zheng) 與(yu) 合作之下,我國基因測序數據分析領域將迎來發展良機。 相對於(yu) 上遊短期內(nei) 難以打破的國外寡頭壟斷格局以及中遊競爭(zheng) 激烈的紅海市場,下遊應用服務領域可謂是遍地開花。近年來,隨著測序技術的進步、產(chan) 品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場需求的增長,基因測序服務開始從(cong) 科研級、臨(lin) 床級走向消費級。雖然臨(lin) 床檢測和科研服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消費級市場規模的發展已然不容小覷。 不過,誠如文章開頭網友對基因測序數據分析結果的質疑,目前消費級基因測序產(chan) 品和服務還需要得到市場的認同和信賴。隻有解決(jue) 當前定價(jia) 不透明、項目質量不一和基因檢測結果數據分析較差等問題,消費級基因測序市場才能降下“虛火”,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中國基因測序能否在世界市場*,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