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儀器科普:保護“嬌貴”文物的環境監測工作
【中國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一件保存完好文物,往往能夠反映一個(ge) 國家某一時期的文化底蘊。通過古文物的研究,人們(men) 能夠更好地了解那一時代、那一地點的社會(hui) 構成、文化風貌與(yu) 科學技術,能夠獲得曆史文獻和考古資料中所難以尋得的重要信息。因此,繁榮和發展文物事業(ye) ,也便成了當代人們(men) 所必須重視的工作。與(yu) 此同時,因古文物存在著一定的性,人們(men) 還需注意文物的保存。此時,文物監測係統便派上了用場。
以館藏文物的保存為(wei) 例。我們(men) 所常見的館藏文物,都是經人為(wei) 處理後,按照一定標準分門別類保存起來的。這一點,主要因為(wei) 不同的文物對四周環境溫度、濕度,乃至二氧化碳、微生物含量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如果將不同的文物都放在一起,就會(hui) 極大地加大文物環境監測的難度,從(cong) 而影響文物的保存質量。 據了解,“預防性保護”是實行館藏文物環境監測根本目的。而館藏文物環境監測,這一項工作的“主將”則是傳(chuan) 感器。這些在監測區域內(nei) 部署的大量傳(chuan) 感器,可用於(yu) 感知對應區域對象的光照強度、紫外線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周圍溫度濕度乃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等。不僅(jin) 如此,部署著多枚傳(chuan) 感器的文物收藏館就像一張蜘蛛網,無形中相互連接的“蛛絲(si) ”可完成信息的快速傳(chuan) 播,以此幫助身處“蛛網”中心的工作人員,實時掌握各個(ge) 藏品的保存情況。一旦產(chan) 生突發情況,工作人員也就可以快速找出發生異常的具體(ti) 位置,在短時間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另外,在文物的清洗、修複過程中,離子色譜儀(yi) 、離子質譜、光譜儀(yi) 、超聲波清洗器、酸度計、測厚儀(yi) 、電子天平、恒溫水浴、純水製備儀(yi) 、超淨工作台、培養(yang) 箱、人工氣候箱等多款儀(yi) 器設備,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聊完室內(nei) 的文物環境監測後,我們(men) 再來談談古建築、石窟寺、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的環境監測。首先,可以確定一點,相較於(yu) 身處“溫室”的前者,長期風吹日曬的後者具有更大的保護難度。因此,除采用二氧化碳自動記錄器、室外型溫濕度記錄器等儀(yi) 器設備,人們(men) 還需借助便攜式自動氣象站,以此實施古建築周圍環境風向、風力、降雨量等氣象因素的綜合性監測。 其次,人們(men) 還可通過對文物本體(ti) 的監測,建立起可靠的圖像數據庫。這一可靠數據庫的建立,對提高古建築、古雕塑、古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的穩定性,以及文物受損後的修複都有著極大的意義(yi) 。 據中國文物報消息,今年6月,浙江大學文物保護材料實驗室就曾按照杭州市園文化局的部署,對飛來峰石刻、靈隱寺等多處景點,采用16款儀(yi) 器設備進行了定時定點監測。據了解,此次行動完成了文物周邊環境、文物表麵、文物材料、文物結構等檢測工作。另外,部分重要的西湖文物四周,已建立起了相應的自動監測係統。除上述各式各樣的傳(chuan) 感器外,該監測係統還配備有自動照相采集係統與(yu) 自動預警報警係統,方便了文物的實時情況記錄與(yu) 保護。 古文物,作為(wei) 中華上下五千的曆史沉澱,它們(men) 不僅(jin) 每年吸引大批海外遊客前來參觀,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還可有效提高國人的集體(ti) 榮譽感,增強國人的藝術鑒賞能力。為(wei) 此,相關(guan) 文物保護部門還應認真貫徹“保護為(wei) 主、搶救、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借用先進的儀(yi) 器設備,全力開展文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