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轉型還是堅守?儀器儀表製造業發展究竟路在何方
【中國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 3月13日,開元股份宣布將以2.71億(yi) 元出售旗下的製造業(ye) 全資子公司“長沙開元儀(yi) 器有限公司”,全力轉型職業(ye) 教育股。從(cong) 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儀(yi) 器儀(yi) 表製造到*剝離製造業(ye) 業(ye) 務轉型職業(ye) 教育,從(cong) 開元股份的轉型過程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目前儀(yi) 器儀(yi) 表製造行業(ye) 發展所麵臨(lin) 的窘境。
2012年,開元股份在登陸深圳創業(ye) 板時,從(cong) 事的主要儀(yi) 器儀(yi) 表業(ye) 務還是研究開發生產(chan) 銷售燃料智能化工程產(chan) 品、煤質檢測儀(yi) 器設備產(chan) 品及其配件與(yu) 服務等。但是在2017年,開元股份自收購兩(liang) 家職業(ye) 教育企業(ye) 之後,走上了職業(ye) 教育與(yu) 儀(yi) 器儀(yi) 表雙主業(ye) 的道路。 在雙主業(ye) 發展過程中,兩(liang) 種行業(ye) 的利潤卻發生了巨大的反差和不平衡。其中,職業(ye) 教育的營業(ye) 占比不斷增加,製造業(ye) 的營收占比在不斷降低,甚至在2018年1-8月份, 製造業(ye) 務的利潤還出現了虧(kui) 損現象。根據年報所述,開元股份製造業(ye) 務出現虧(kui) 損的原因主要是客戶需求不足、產(chan) 能過剩引起固定經營成本較高等因素導致的。 從(cong) 宏觀環境來看,長期以來,大量的製造企業(ye) 創造了中國經濟體(ti) 的主要活力,但是盲目的擴張,造成了產(chan) 能的過剩。相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的主要病症就是“增長方式粗放,靠要素投入增加產(chan) 值,而不是靠提升質量和效益”。因此,我國提出了“去產(chan) 能、去杠杆、去庫存”的措施,但是這對於(yu) 中小儀(yi) 器儀(yi) 表製造企業(ye) 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因為(wei) 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製造企業(ye) 發展的狀況主要是中小企業(ye) 多,低檔產(chan) 品多,同質化產(chan) 品多,綜合實力強的企業(ye) 少,附加值高的產(chan) 品和差異化產(chan) 品少等問題,產(chan) 出的下降,對於(yu) 企業(ye) 的發展可以說是十分不利。 同時,資金問題也是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所麵臨(lin) 的一大問題。一方麵,麵對同質化嚴(yan) 重的問題,儀(yi) 器儀(yi) 表企業(ye) 隻有實現技術的創新和產(chan) 品的推陳出新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但是卻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投入高,產(chan) 出慢。另一方麵,製造企業(ye) 在發展過程中還要支出地方稅費(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房產(chan) 稅、土地使用稅)、銷售費用、物流費用、管理費用、銀行利息幾大項,企業(ye) 的利潤率也將會(hui) 進一步壓縮。 市場流動資金少、成本高、產(chan) 能下降,終導致儀(yi) 器儀(yi) 表製造行業(ye) 的吸引力也在不斷下降。而這種影響還會(hui) 產(chan) 生方方麵麵的問題,比如說人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ye) 就業(ye) 人員分崗位年平均工資情況顯示,2017年全部規模以上企業(ye) 就業(ye) 人員年平均工資為(wei) 61578元,其中製造業(ye) 甚至還低於(yu) 國家平均工資水平,隻有58049元,而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行業(ye) 則超過了平均工資的兩(liang) 倍。因此,導致越來越少的人才進入到製造行業(ye) ,行業(ye) 在人才後備軍(jun) 上有很多的缺口。 事實上,製造行業(ye) 的危機也不是隻在我國出現,在其他國家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美國,2016年參加大選時的口號之一就是要複興(xing) 美國的製造業(ye) ,但是受需求下降等原因的影響美國仍然存在著製造行業(ye) 大幅度裁員和減薪事件的發生。在德國和日本製造業(ye) 發展初期,同樣也曾經存在過製造行業(ye) 的信任危機,產(chan) 品技術含量低等問題。 針對這些現象,有人指出,提率,轉型升級,完成從(cong) “大”向“強”的轉變,是中國製造業(ye) 提升競爭(zheng) 力的不二法門。淘汰低端產(chan) 能,則是中國製造業(ye) 必經的“陣痛”。巴菲特也提出,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隻有當大洗牌過後,企業(ye) 的真實價(jia) 值才能顯露出來,活下來的才是“剩者為(wei) 王”。 也有人指出,中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基本路徑有:智能化、精致化、綠色化和服務化。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製造行業(ye) 極有可能形成“小精美”的局麵。浙江義(yi) 烏(wu) 雙童一家做吸管的企業(ye) ,從(cong) 一支利潤隻有0.0008元的吸管逐漸做到產(chan) 值近2億(yi) 元的大型企業(ye) ,還包攬製定了吸管行業(ye) 的所有標準,展現了中國企業(ye) 家的堅持、創新和與(yu) 時俱進。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提出,互聯網必須要有實體(ti) 經濟的支撐,才能實現真正的。對於(yu) 製造行業(ye) 來說,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同時我們(men) 也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才能真正實現中國製造行業(ye) 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