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春食野菜正當時 科學儀器教你避開食用誤區
【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盼望著,盼望著,東(dong) 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漫山遍野的野菜又長出來了。正所謂“春食野,夏吃苦”,三四月正是食用野菜的好時節。為(wei) 了嚐到“春天的味道”,不少人都自發去往各地采摘野菜,烹調出一道道的美味佳肴。
作為(wei) 大自然的饋贈,野菜往往含有人體(ti) 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ang) 成分,植物纖維和礦物質含量也高於(yu) 人工栽種的蔬菜。大多數野菜都生長在人類日常活動區域之外,很少受到現代工業(ye) 和農(nong) 藥化肥的汙染。因此,野菜已經漸漸從(cong) 貧窮時期滿足溫飽的充饑之物,變成人們(men) 餐桌上的綠色新寵。然而,近些年來頻頻發生的野菜中毒事件,卻也在敲響著警鍾。那麽(me) ,人們(men) 在野菜的食用方麵存在哪些誤區呢? 野生植物≠野菜 切忌為(wei) 了嚐鮮丟(diu) 性命 一般來說,野菜指的是非人工種植的可食用植物。然而,生長在野外的植物並非都是可食用的野菜,很有可能是有損健康甚至奪人性命的毒草。有別於(yu) 人們(men) 所熟知的蔬菜和藥材,野菜的未知因素較多,相關(guan) 的毒理性研究和評價(jia) 並不完善。即便是某些食藥兩(liang) 用的野菜,也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如果沒有經過科學的加工處理,容易對食用者造成危害。很多起野菜中毒事件就是因為(wei) 認錯了野菜,誤食了有毒的野生植物。 那麽(me) ,有沒有什麽(me) 科學方法可以幫助人們(men) 去鑒別野菜呢?由於(yu) 各類植物含有截然不同的成分,致毒機理也大不同,因此人們(men) 難以用一貫的技術手段去檢測。目前尚未有特別有效的植物毒性檢測方法和儀(yi) 器,隻有一些適用範圍較小的化學試劑。即便通過氣相色譜、液相色譜之類的科學儀(yi) 器來鑒定,也需要在實驗室中進行較長時間的分析,無法在野外進行快速的現場檢測。對此,專(zhuan) 家建議采集和食用認識的可食用野菜,容易發生誤認的或者不確定的謹慎食用。 路邊的野菜不能吃 環境決(jue) 定是否綠色安全 據不*統計,當前我國共有野菜213科、1800多種,常見的約為(wei) 200種。野菜的地域分布呈南多北少,南方的朋友更容易見到和嚐到各種各樣的野菜。不過,北方朋友對野菜的熱愛絲(si) 毫不遜於(yu) 南方人。前不久,一批批“挖野菜大軍(jun) ”湧入北京各大公園,采摘園內(nei) 的二月蘭(lan) 、蒲公英、苜蓿芽、薺菜等野菜。且不談這一行為(wei) 是否合理,他們(men) 采摘的野菜能否食用還有待考量。 大部分野菜雖然是自然生長的,但是它們(men) 的生長環境無法保證都是綠色清潔的。尤其是在城市內(nei) ,汽車尾氣、工業(ye) 廢氣等汙染物會(hui) 通過空氣附著在野菜表麵逐漸沉積,土壤、水源當中的重金屬元素以及有毒有害物質也會(hui) 通過根莖進入野菜內(nei) 富集。雖然公園內(nei) 的環境相對較好,但是澆灌所用的中水(由生活汙水、工業(ye) 廢水回收處理而來)也會(hui) 使得野菜無法達到食用標準。退一萬(wan) 步說,即便是生長在大棚當中的野菜,也有可能存在農(nong) 藥殘留問題,與(yu) 普通蔬菜別無二致。 為(wei) 了避免消費者食用到有毒有害的野菜,有關(guan) 部門也在積極針對市麵上的野菜展開抽檢。檢測項目主要包括重金屬、農(nong) 藥殘留,可分別采用食品重金屬檢測儀(yi) 、農(nong) 殘檢測儀(yi) 進行快速測定。對於(yu) 疑似重金屬超標的野菜,需要采集樣品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電感耦合等離子體(ti) 質譜儀(yi) 可以檢測出樣品的重金屬濃度。針對疑似農(nong) 殘超標的野菜,可采用氣相色譜儀(yi) 、氣質聯用儀(yi)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儀(yi) 器進行測定。 除了監管部門,生產(chan) 者也應當把好安全關(guan) ,杜絕有毒有害野菜流入消費者的餐桌。當然,嘴饞的消費者們(men) 也千萬(wan) 不要為(wei) 了一時的口腹之欲,擅自采摘和食用野菜。牢記,野菜采摘要注重新鮮,不認識、不熟悉的野菜不采、不吃,衛生環境較差的區域及公路周邊的野菜也不要采摘。買(mai) 回來的野菜要進行浸泡、蒸煮、烹調等處理方可食用,味道雖好也不要多吃,以免傷(shang) 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