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UCTS LIST
量子文物鑒定儀器出世?警惕“量子科技騙局”!
【中國化工儀(yi) 器網 行業(ye) 動態】宣稱能到年份的量子文物鑒定儀(yi) 近期在一場發布會(hui) 上亮相,這是真的嗎?我國量子科技人物潘建偉(wei) 早就發出過警惕騙局的提醒。2017年11月18日下午,一場文物界的新聞發布會(hui) 在北京隆重舉(ju) 行,會(hui) 上發布了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據報道,中科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有關(guan) 專(zhuan) 家,中央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部委的代表以及首都30多家新聞單位的筆者出席了發布會(hui) 。 量子文物鑒定儀(yi) 在會(hui) 上被稱為(wei) 中國文物鑒定領域的重大突破。活動主辦方聲稱,該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可以十分準確地鑒定文物藝術品,並且能夠測出它們(men) 到年份的生產(chan) 、製作年代。 年代測定一直是文物界zui大的難題。如果上述所說,該成果的確是文物鑒定領域裏程碑式的成果。但是,量子科技真的有這麽(me) 牛嗎? 橫空出世的量子文物鑒定儀(yi) “量子科技發明人”楊建軍(jun) 說,他們(men) 的科創團隊探索量子科技已經長達20多年。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所利用的科學原理,*突破、甚至顛覆了經典物理學和化學的理念,它克服了現在用於(yu) 鑒定文物的“熱釋光斷代法”和世界行的各種“比較斷代法”這類科技鑒定手段中表現出的弊端,不僅(jin) 能夠對陶瓷器進行檢測鑒定,而且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shu) 畫作品、翡翠、珠寶玉器、家具等進行檢測鑒定,並得出被鑒文物藝術品生產(chan) 、製作到“年”的準確結論。 活動主辦者稱,如果需要,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還可以對被鑒器物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予以的檢測,從(cong) 而有效地突破了文物藝術品真贗鑒定的瓶頸。不久以後 “量子文物檢測鑒定儀(yi) ”就會(hui) 普及,不管是古瓷真品或是仿品隻要經過鑒定儀(yi) 一檢測是真是假就會(hui) 顯示年代。他們(men) 聲稱這將*結束文物藝術品鑒定的亂(luan) 象,從(cong) 根本上掃除了橫亙(gen) 在文物藝術品鑒定道路上的zui大障礙。 量子技術的實用化產(chan) 品非常有限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伯強對|筆者表示,從(cong) 科學的角度而言,量子物理應用到文物鑒定領域也並不是什麽(me) 新鮮事兒(er) ,因為(wei) 文物斷代中常用的碳14就涉及到量子物理,因為(wei) 所有的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都是量子過程,而碳14測年法正是利用了碳14所具有的半衰期為(wei) 5730年的特性。碳14測年法自發明以來,已經在國內(nei) 外的考古學尤其是數千年以前的文物鑒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碳14和近些年十分火熱的量子科技並不是一回事兒(er) 。盡管量子理論的提出和誕生到現在已經有上百年的時間,但是時至今日,量子物理依舊是很多人望而生畏的領域,雖然量子科技作為(wei) zui為(wei) 前沿的科技領域近些年來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可量子技術目前的實用化產(chan) 品,也於(yu) 量子保密通信相關(guan) 設備及係統。 馬伯強表示,這些年來,在很多領域傍科技名詞在社會(hui) 生活的各個(ge) 領域倒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比如納米技術興(xing) 起的時候傍納米,基因工程熱的時候很多就貼基因工程等等,這幾年量子科技關(guan) 注度高,很多人又開始拿量子科技做文章,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噱頭,並沒有相應科學領域的實際應用。 我國量子科技人物潘建偉(wei) 院士曾特別提醒,目前市場上的各種“量子科技騙局”層出不窮,希望公眾(zhong) 提防有人借機炒作,謹防上當受騙。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對 |筆者明確表示,該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肯定不靠譜,宣稱運用了的量子物理的說法肯定是假的。 國內(nei) 多位文博界的資深專(zhuan) 家也表示,如果是真的重大科技突破,怎麽(me) 不見其在科技界有什麽(me) 動靜呢?況且也沒有看到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合法有效的科學鑒定。 “量子科技發明人”查詢不到 目前炒作量子科技的幾乎都是一些民營小公司或者個(ge) 人,而它們(men) 常常根本就不具備任何量子物理方麵的研究背景。 作為(wei) “量子科技發明人”的發明人,楊建軍(jun) 在11月18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稱,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隻是他們(men) 量子科技實際應用的一個(ge) 方麵,在20多年的探索中,他們(men) 已經在量子康複、量子中醫藥、量子農(nong) 業(ye) 等方麵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已經獲得了相關(guan) 100多項。 筆者多方查詢了解到,近幾年,楊建軍(jun) 在河北唐山、天津及北京注冊(ce) 有多家公司,產(chan) 業(ye) 涉及到新材料、技能技術、投資、藝術品鑒定等多個(ge) 領域,近些年他也一直用量子科技拓展公司的業(ye) 務,表示要實施以量子可以為(wei) 核心的同心多元化產(chan) 業(ye) 戰略,在中醫診療、醫療健康、養(yang) 生養(yang) 老、檢驗檢疫、安全監測、食品開發、中藥評測等領域致力於(yu) 量子科技的開發、研究、生產(chan) 、銷售和推廣應用。但是他的這些公司,在網上根本就查不到具體(ti) 的信息,也查不到他們(men) 與(yu) 量子有關(guan) 的。 警惕打著科學鑒定的幌子斂財 收藏界資深人士王文斌(化名)告訴筆者,近些年來,隨著收藏熱的興(xing) 起,文物藝術品展覽逐漸從(cong) 專(zhuan) 業(ye) 領域進入大眾(zhong) 視野,國內(nei)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收藏者大軍(jun) ,但是收藏市場魚目混珠,大量假冒偽(wei) 劣橫行,也讓不少收藏愛好者十分頭痛。 由於(yu) 監管鬆散,這些年一些真假難辨的民間博物館、藝術館利用了人們(men) 渴望接觸、了解文物藝術品的心理,將粗製濫造的工藝品當成“國寶”展陳、出售甚至拍賣;一些偽(wei) 專(zhuan) 家則遊走於(yu) 電視收藏節目、拍賣會(hui) 場,標稱自己是資深鑒定專(zhuan) 家,“抱團”蒙騙新入門的藏家購買(mai) 贗品。這個(ge) 鬆散而龐大的群體(ti) 被業(ye) 內(nei) 稱為(wei) “國寶幫”。 為(wei) 了證明自己的收藏品為(wei) 真品,近些年“國寶幫”開始打著科學鑒定的幌子騙錢或者融資,並通過出售量子文物鑒定儀(yi) 等儀(yi) 器斂財。他們(men) 開發所謂的文物鑒定儀(yi) 器給自己進行收藏品鑒定,並出具鑒定證書(shu) ,然後請專(zhuan) 家站台背書(shu) 。這種手段並且常常有效,在和部分拍賣公司的合謀下,他們(men) 的一些贗品甚至能夠拍上數千萬(wan) 、甚至億(yi) 元以上的天價(jia) 。 收藏者使用鑒定儀(yi) 器一定要擦亮眼睛 文物鑒定儀(yi) 的出現與(yu) 收藏市場自身的特點也有很大的關(guan) 係。長期以來,我古瓷器以及其它眾(zhong) 多文物的鑒定,主要是依據“眼學”,即社會(hui) 閱曆及鑒定經驗的積累,但是這種經驗式的鑒定方式存在很多問題,不但有可能將假貨當成真品,也有可能將真品當成假貨,從(cong) 而讓一些珍貴的文物沒有及時予以保護。 王文斌表示,現在進行文物鑒定,檢測儀(yi) 器已經成為(wei) 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zui近幾十年來,一些新的技術開始在古陶瓷、青銅器等文物鑒定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因為(wei) 有些鑒定技術由於(yu) 要從(cong) 文物取樣才能鑒定,隻能破壞文物,因此應用受到很大的限製。一些古文物研究專(zhuan) 家及愛好收藏的人士一直期待能夠有更好的技術應用到文物鑒定中來。 正是在文物界期待新的鑒定技術的大背景下,所謂的量子文物藝術品鑒定儀(yi) 等儀(yi) 器被製造出來。對收藏者而言,在使用檢測設備作為(wei) 鑒定依據時一定要查驗所用的檢測儀(yi) 器是否被國家正規機構認定,要警惕被不靠譜技術鑒定忽悠。 編輯點評 量子概念不僅(jin) 僅(jin) 在文物鑒定方麵被借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麵都設有量子科技騙局,希望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擦亮眼睛,不要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原標題:量子文物鑒定儀(yi) 器出世?這是潘建偉(wei) 曾提醒的 “量子科技騙局”!)